义工招募浙江台州的横渡美术馆感受现代建筑与田园风光的融合。
转眼间,夏天已经过去,秋天悄然而至。
不同于夏天的热烈,秋天好像更多带有一种含蓄的感觉,在秋天,大多人体验到收获,怀抱着又一种期待。
在刚刚到来的秋天,WFP想带你邂逅一场秋日里的专属浪漫。
人民日报曾这样形容这里:”远山翠微,碧水环盈,白墙黛瓦,绿丛红花。台州三门横渡,一块受大自然恩赐的地方。“
不仅如此,这里森林覆盖率达到85%以上,居全省各乡镇前列,是国家级生态乡镇,名副其实的“城市绿肺”。
正是有如此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横渡镇的秋天不仅到处是茂盛的森林,还有大片的黄金稻田,来到这,可以感受到浓烈的秋天气息。
三两房屋林立,数亩稻田摇曳,天是湛蓝的,水是清澈的,与云朵、日光交相辉映,无需构图,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画卷便徐徐展开。
这里远离城市,被乡村环绕,置身其中,仿佛体会到诗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居生活,乐在其中,十分快活。
逃离喧嚣的城市,伴着温柔的秋风,坐在美术馆里看着山野万里,金黄的稻子随风摇曳,午后的阳光慵慵懒懒的就这样洒下来…
在三门横渡美术馆,在秋天,来到这里的人所感受到的便是这样的一份闲适、舒缓、自在的日常。
美术馆门前有一棵拥有800年悠久历史的古樟树,如今仍然枝繁叶茂,放眼望去,一片片金色稻田中,它矗立在那里,构成了美术馆门外的又一道风景。
横渡美术馆是横渡镇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建筑设计学院合作建成,将原来横渡中学废弃的校舍,改建成了现在的横渡美术馆。
在上海大学的着力打造下,美术馆外观简约,但又别具匠心,以白色为主色调,在大片的稻田之间,形成一种既突出、又配合的艺术之美。
馆内共建造两层,建筑面积约1.5亩,包括露天观景台、咖啡书吧、艺术展览厅以及会议厅等,整体呈现一种现代简约风格。
或许大多人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要在乡村建一座美术馆?”
其实美术馆建立的初衷是为改造旧乡村,并以艺术助力乡村振兴,响应国家政策,建设美丽乡村,发挥在地资源的优势,带动横渡镇的经济、文化、旅游等多方面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的逐步推进,艺术与乡村结合的案例也逐渐增加,为乡村振兴开辟了一方新的天地。
作为横渡镇的文旅新地标,美术馆正散发着独属于它的艺术魅力,更与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相契合,为我们带来了秋天的浪漫,也让前往的人感到来自秋的满满诚意。
为了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美术馆的日常,小编特意采访了横渡美术馆的运营负责人何雪娇,一起来听听她眼中的田园艺术吧~
十五年围绕教育做创新行动的返乡青年。
毕业后在北京的头部份工作是中青旅的工作人员。
2010年返回浙江老家,在浙江三门县陆续做过小学英语教师、培训机构发起人、当地早教机构发起人,后来为了在家乡建一座公益图书馆全职作为公益人工作7年。
2020年疫情期间运营过民宿、文化空间,今夏她返回幼时生长的有山有海的乡村运营稻田上的横渡美术馆,期待城市青年可以有更多“向美向自然”的机会。
Q:美术馆的日常是怎么样的?你觉得美术馆蕞大的亮点或者特色是什么?
A:横渡美术馆是2020年4月落成的,由一个老中学改建,占地约1000㎡的现代风格建筑。目前有一个咖啡书吧,供当地村民和来往游客休憩,日常中,当地的老爷爷老奶奶会在美术馆过道晒太阳聊天,是一道人文风景线~
横渡镇有山有水,自然生态非常好,溪水旁边是蒹葭。这里还盛产牡蛎。秋天的时候,稻田会变成金黄色,也是网红打卡点。
之前的展览大多是和政府协作的书画类、摄影展等。同时,美术馆的团队小伙伴们驻扎于此,致力于乡村艺术文化的推广,所以任何可能的合作方式都是可以被考虑的。
Q:美术馆为什么想要招募义工呢?
A:我们团队希望可以不断探索出美术馆的更多可能性,无论是策展、研学还是对咖啡书吧的升级。
加上当地政府部门也很看重美术馆的价值,所以想招募一些有想法的朋友们来共创,有新鲜血液来增加我们的视野和想法 当然也欢迎外来青年驻扎在这里,一起打造美好乡村~
义工工作:负责协助馆内事宜(比如支持吧台运营、共创以及执行落地活动)、接待游客等
义工福利:参与美术馆策展/闲时周边游览等等
前来的义工可以带一本书留在美术馆(类型不限,可在书的扉页写上寄语或你想表达的内容,给来这的人们看)美术馆将赠送义工一罐当地特色茶叶作为回馈。
项目地址: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横渡刘路3号正东方向160米
交通指南✈:1.高铁到三门县,打车到美术馆(40分钟左右)
2.飞机到宁波栎社机场,转高铁到三门县,打车到美术馆(40分钟左右)
版权声明:本文由台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