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大发展丨全面分析台州制造业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建议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我市迎来市六届一次党代会。过去的五年里,台州建成了全面小康社会,经济社会都取得了长足发展。
由******台州市委主办的《新台州》杂志联合无限台州客户端,推出“一起向未来 再创新辉煌”系列报道,分“从历史看未来”“从各地看未来”“从趋势谋未来”三个维度,全面展示台州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方面的成功实践,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不断迈上新台阶。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必须实现创新成为头部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根本路径。
从历史看,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党在推动经济建设不断向高级形态迈进过程中形成的;从实践看,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需要;从理论看,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党把握发展规律从实践认识到再实践再认识的重大理论创新。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把高质量发展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欣欣向荣的工业园区 储伏龙 摄)
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台州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发详地、股份合作制经济发源地、市场经济先发地的优势,以拼博奋斗、创新发展、勇立潮头、敢为天下先的人文品格和创业意志,书写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在我市制造业领域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态势突出体现在五个新上:
制造业高端化发展呈现新动向。高技术密集、高附加值、高资本投入、高度品牌化的制造高端化发展正在我市开始兴起,台州制造开始从大市向强市转变、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跃升。
制造业数字化发展展现新走向。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日益融入台州制造业,并呈现出崭新景象。
制造业自动化发展涌现新趋向。重视和推进工业自动化发展,传统制造业正在向以人工智能、机器人和数字制造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转变。
制造业服务化发展显现新取向。制造业企业正从单一产品的提供商向产品与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制造业价值取向正在由生产端向研发设计、产品销售、品牌推广和售后服务等环节转移,服务型制造业正在形成新的产业业态。
制造业高地的构建渐现新志向。引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产品的新型制造,已成为我市国家级和省级制造平台的立志标杆。高质量发展的先进制造业高地,正在各地的强力推进中崭露头角。
一是国资缺位。在制造业发展中,绍兴、嘉兴和湖州紧靠长三角核心城市,区位上比台州有优势,政府引领、国资带动、外资民资云集。台州在大力推动民营经济的创业中,公有经济、外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对突破民营经济发展的局限性缺乏应有支撑。
二是产业缺新。台州制造业的创新发展大多处在对传统产业的更新换代上,新兴战略性产业的培育、引进和发展难度大,新兴产业的产业链还在培育之中。
三是外贸缺牌。台州是外贸大市,但出口生产企业自主品牌还不多。虽然专利发明势头较猛,但存在着专利不专等短板。
四是服务缺供。制造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提升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需要生产服务业的有力支撑。企业在由单一产品提供商向产品与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的过程中,服务要素供给缺乏,难以适应制造业服务化发展需要。
五是发展缺才。台州制造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人才紧缺,人力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与创新转型发展相适应的实用人才及劳动力资源不足,许多企业发展难以突破人才瓶颈的制约。
推进台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实施“国有经济、民营经济双轮驱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将成为台州未来创新发展的新路径。
推进思维转型,实现认识飞越。思维方式决定着经济发展方式,思维方式的转型变革,将是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针,跳出原有套路,创新发展思维,充分认识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所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重大意义,筑牢台州经济发展的根本基础,进一步抓好不可动摇的民营经济新发展;充分认识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的时代意义,支持国有资本、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增强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充分认识新时期建设台州发展台州,推进转型超越发展,必须转思维、理思路、建制度、抓改革,突破民营经济发展的局限性,在适应性领域培育与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进不同所有制经济的有机融合,拓展混合型经济发展的新路径,把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放在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优秀企业上,真正打牢高标准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市场主体基础。
突出重点筹划,面向未来发展。进一步推动台州融入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打造国内大循环的战略支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强市。把参与发达经济体市场竞争和引进发达经济体高技术高质量的直接投资,作为我市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任务。在积极参与“一带一路”高质量共建中贡献台州力量,重视自主品牌创建,推进中小企业利用跨境电商开拓国际市场,实现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要切准市场脉博,加强未来性筹划,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瑞装备制造业、新能源及储能产业、新材料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切实抓好原有产业、传统产业及地方老字号品牌企业的改造提升,使之焕发蓬勃活力,再创发展新成果。要大力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强化大数据在制造业、信息消费和金融科技领域的推广应用,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提升数据资源的高价值转化能力,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
优化城市空间,创新产业布局。要以创新发展的未来视角,优化城市空间的产业布局,从退二进三向既退二进三又退二进二转变,更新城市,推进城市空间结构调整,为未来城市发展打好基础。要按照“专精特新”的发展方向,实施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坚决淘汰高污染高能耗落后产能,调整城市空间维度,集成各类资源,提升城市经济密度,推进城市创新发展。要加快培育信息产业开发环境、工具等产业链上游的基础软件企业,大力发展工业软件、应用软件、平台软件、嵌入式软件等产业链中游的软件企业,增加产业下游的信息技术服务产品的供给,全力构筑信息技术产业、数字产业、智能产业、科研设计创意产业、服务化产业、场景化制造业、定制化制造业等先进业态进城,推进人流与信息流有机融合,高水平打造先进制造业和数字变革的城市经济高地。
弘扬创业精神,搞好迭代发展。要以产业洞察、行业洞察、产品洞察、市场洞察,推进传统生产方式的变革,构建跨界发展、融合发展、超越发展和迭代发展的超越型发展模式,培植“发展、创新、竞争、超越”的创业精神,使超越型文化成为台州上下潜移默化的文化动力,有效转化为发展的凝聚力、推动力、拓展力与执行力,为新时代新台州制造业的发展积聚新动能。企业家是要素的整合者、市场的开拓者、创新的推动者,要把敢于冒险的企业家精神和公司治理的规范性统一起来,充分发挥他们创业发展的重大作用。要切实加强对企业家的培养、激励和保护,重视和引导新生代创业者队伍的壮大和发展,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传承老一辈创业的优良传统,承接好、创办好、发展好前辈开创的宏图伟业。
强化务实举措,打响台州制造。建议各类经济政策的制定都要紧扣高质量要求,把增强经济发展力、竞争力和综合经济实力作为重要的出发点。深刻理解社会心理特点,了解市场关心什么、担心什么、需要什么,加强预期引导,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多出台服务微观主体的高质量政策,切实提高政策制定水平,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关于科技创新问题。加大科技投入,优化科技结构,突出“高精尖缺”,建设人才谱系。发挥大企业作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加强协作配套,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协同创新,真正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制。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和科技评价机制,落实好“军令状”、“揭榜挂帅”、科研经费“包干制”等机制。深化科研经费管理改革,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技术路线决定权、经费支配权、资源调度权。探索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加快形成并实施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体系。
吉利沃尔沃汽车智能生产线 林继德 摄
关于做强做优做大国有经济问题。在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的当下,从金融、数字、旅游三大具有公共性经济产业的“一把手经济”入手,实现国有经济发展的突破性进展。金融产业经济方面,加大国有资本投入力度,丰富金融产品供给,扩大信保基金的规模,发展新兴产业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系列生产支持基金,以公有资本的引领集成,带动社会资本扩大直接融资规模,鼓励中小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对接资本市场。我市的金控公司、国投公司要积极发展非银金融业务,以开拓创新的决心和勇气,做稳做大做强国有资本规模,为制造业发展提供支持。支持金融机构深化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手段,持续加大小微企业首贷、续贷、信用贷、中长期贷款投放的规模与力度。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发展供应链存货、仓单和订单融资、标准化票据融资业务和供应链保险业务,引导资本要素有序健康发展,努力为制造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数字产业经济方面,加大国有资本投入力度,对接中央和省,加快建设和完善工业基础大数据库和行业数据库,大力推进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新型智能产品、数字化管理、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七大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激发生态聚合型平台企业、专业化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等企业主体的创新活力,推进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升级,培育跨界融合新生态,推动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旅游产业经济方面,要加大国有资本的投入力度,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立足于工业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人工智能和云计算,以建设万物互联、万物遥感、万物可视的未来型旅游为抓手,以AR/VR置身场景体验化为路径,打造“曙光照耀新台州”的未来型旅游形象。运用新一代通讯信息技术建设中国曙光城、中国海洋科幻城,打造新台州蕞具未来性招徕吸引力的智能数字化载体,建设覆盖台州全域、全场景、全功能的数字产业平台,孕育催生出水陆景观近景化的智能化旅游体验载体,延伸培育新型制造业的发展,建设面向未来的制造业产业链集群,构筑台州旅游未来化场景的新高地。
关于发挥资源配置的市场决定性作用问题。做好资源、能源、资金、土地、工业地产等要素配置中的市场决定性作用,做好与市场的沟通和政策评估,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坚持问题导向,完善生产市场要素供给机制,当前要特别关注在工业标准厂房建设上存在的问题,加强国资投入,发挥好市场调节的政府作用,密切关注把生产性的工业地产做成高盈利商品房炒作的新情况,绝不能使要素供给成为中小企业市场配置的沉重负担。
关于劳动力资源的开发提升问题。要把实施人才强市、创新强市放在首位战略上推进发展。技术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加快,产业工人的职业技能越来越多地融入了新的知识结构、技术技能、工艺方法。在集约型增长方式下,要求有大量技术工人来操作先进设备,劳动力的知识水平和技术技能急需提升。要把职业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突出的位置上,加强劳动力技术技能的教育培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突破劳动力资源量与质的制约。要运用网络、现场、入校等线上线下各类招聘形式,加强与中小企业的人才对接,切实搞好相关服务。
此外,我们要在自主品牌的创建、激励扶持政策的制定、营商环境的优化提升等相关方面,进一步下大力气,推进发展,为台州制造业创新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 关注台州府吧,知台州大小事 -
版权声明:本文由台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