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投资促进中心关于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2020028号提案答复的函
贵委在台州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第2020028号提案《联动开展双招双引,助推“打赢经济发展翻身仗”》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两抓”年活动,以空前的决心和力度抓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取得一定成效。今年1-7月,全市新签约5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46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230个的63.48%,项目协议总投资额2106.12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3300亿元的63.82%;签约项目中国央企、世界500强、国内500强项目14个,总协议投资额319.7亿元;签约项目中已落地了113个,落地项目总投资额1413.77 亿元,落地率达77.4%。2019年签约的225个5亿元以上项目已开工136个,开工率达60.44%。实际利用外资6570万美元,同比增长62%,完成全年省定任务2.7亿美元的24.3%、市定任务3.8亿美元的17.29%。同时,我们积极推进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全面融合,上半年引进高端以上人才创业项目20个,完成年度目标100%,新增规上人才创业企业5家。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对存在的问题和短板进行了分析,当前,全国各地招商引资竞争非常激烈,尤其是省内各市竞相比拼,极化效应越发明显。我市面临内在吸引力不足、核心竞争力不够、落地推进服务需全面提升等诸多问题,加上受疫情影响,双招双引活动受到很多限制。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全市投资促进系统贯彻落实市党代会、市“两会”和全市“打好疫情防控总体战、打赢经济发展翻身仗”大会精神,采取新办法、制定新机制、充实新力量,争分夺秒推进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工作开展。
(一)加强统筹谋划。赴湖州、衢州等地学习考察,台州市招商新政即将出台。制定《台州市实施“456”先进产业集群培育方案》,加快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出台《台州市“飞地”项目实施办法》,优化全市土地资源配置,促进区域之间优势互补,减少优质企业和项目的外流。启动新一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谋划设立台州都市区和台州湾新区,切实提升在省域城市空间格局的战略地位,目前台州都市区和台州湾新区已初步纳入前期省里谋划的全省一体化城镇格局和战略性平台。建立招大引强工作专班,制定招大引强行动实施方案,优化县(市、区)、市级部门、驻外机构、市外商会招商工作站考核办法,将引进高端以上人才创业项目纳入招商引资考核,加强项目在市域间的统筹流转,对招商流转“飞地”项目,对“飞出地”给予考核加分。强化责任捆绑,开展领导外出招商考勤,并每月进行全市通报。
(二)创新招商举措。针对疫情期间的特殊性,创新招商方式,印发《关于全面启动云招商工作的通知》,开展云端库、云推介、云洽谈、云签约、云地图“五云”行动,在项目洽谈上变“面对面”为“线连线”,在项目签约上变“见面签”为“网上签”,举行云端招商会5场,签约项目45个、总投资额357.33亿元。推行“地图+信息”模式,加快建设集投资考察、产业平台、空间资源、项目合作、招商政策于一体的台州市投资热力图。启动运行数字化招商管理平台,对项目进行全流程管理。对招商网站、微信公众号进行改版,全面提升互联网招商水平。对驻外招商人员进行调整优化,选派200多名干部到重点城市驻点招商,集中配强上海驻点招商力量。编制招商知识手册、项目册和政策汇编,积极谋划2020上海·台州周活动方案、市领导联系重点招商项目方案和招商宣传片。
(三)强化项目“双进”。组织召开招大引强行动专班工作会议暨重大项目督引会商会议,引进了创王光电总部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第22届浙洽会我市共签约11个项目,总投资额336.1亿元。加强对已签约项目的落地、开工推进力度,进一步深化“联席办”和“双进”协调会议制度,落实全市重大项目专人联系清单,建立重大招引项目会商机制,实行“专班运作、部门协商、市县联动、跟踪督促”,定期开展“三服务”,为企业破解项目落地推进过程中的难题。
下阶段,市投资促进中心将深入贯彻落实市五届四次党代会和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精神,按照市委“三立三进三突围”战略部署,深化双招双引工作,突出高质量、高效率、高水平,让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成为打赢经济发展翻身仗、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力争全年引进签约5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30个、协议总投资超3300亿元,其中2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数在2019年基数上实现“翻一番”;新签约项目落地50%以上,2019年签约5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开工70%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商务部口径)增长40%以上。
(一)健全高效率的招引体制机制。一是加强招引工作顶层设计。启动编制招商引资“十四五”规划,深化招商体制改革,打通痛点堵点,进一步释放招商活力、提升招商效能,推动招商体系和招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严格实行项目首报备案制度,同步推进县市区、市级部门、驻外机构的一体化考核。完善市领导联系重大招商项目制度,实行重大招商项目督引会商常态化,完善利益共享机制,破解项目流转之难,让招商项目在市内“飞起来”、“转起来”。二是深化双招双引联动。实施县(市、区)委书记领办人才项目制度,健全重大产业项目、人才创业项目督引会商制度。针对全市重大产业谋划布局好招引的人才项目,做好产业链补链、强链、延链工作。继续做好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同部署、同跟踪、同考核”三同步推进工作,充实完善人才创业项目库。举办好2020台州国际人才合作洽谈大会等活动,产才联动,力争实现引进一个团队,兴一方产业,强一地经济的效果。三是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对重点盯引项目,按照“一名牵头领导、一套工作班子、一抓到底”的推进机制,明确联系领导,落实责任部门,组建工作专班,确保项目落地见效,服务推进质量与部门考核挂钩。对去年以来的项目进行全流程管理推进,尤其注重去年签约项目的开工率与今年新签约项目的落地率,加强项目联审、督查和推进。四是优化服务保障。对引进项目实施“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建立完善营商环境综合评价制度,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实效。扎实开展“三服务”破难攻坚行动和“蕞多跑一次”改革,确保一般企业投资项目从赋码到竣工验收“蕞多80天”,以“五心妈妈式”服务助推项目进程,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加快建设“投资者之家”,打造境内外投资者了解台州的便捷窗口,走进台州、投资台州的服务平台。建成后将提供政策法规、项目信息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台州投资环境展示、来访客商洽谈、项目路演、信息收集、投诉处理等功能,并与市行政服务中心建立合作,指导开展并协助受理引进项目的报批工作,为投资者提供一站式优质服务。做好政策兑现,打通政策落实“蕞后一公里”,保障投资者权益,打造优质营商环境。
(二)引进高质量的重大产业项目。一是紧盯重点区域。组织赴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武汉等中心城市开展专场双招双引活动。重中之重全面接轨大上海,组织举办“上海·台州周”活动,助力台州上海产业合作园建设,实现引进在沪国企、外企、世界500强“三个突破”。二是主攻重点对象。加大招才引智力度,积极对接科创园、投资孵化机构,鼓励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科技服务机构、投资机构、台州引才工作站以及“双一流”高校、知名科研院所为台州推荐海内外创业创新英才。探索台州-杨浦人才创业企业引育利益共享机制,推动形成“项目前期孵化在杨浦、中后期加速和产业化在台州”模式。打好感情牌,开展“走商会、送服务、促回归”专题活动,及时掌握在外商人发展状况和回归意向,招引一批项目回归。三是突出重点产业。围绕台州“456”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产业链招商,聚焦国家级高新区、综合保税区、湾区经济发展试验区、万亩千亿重大平台等,谋划和引进一批“532”重大项目项目,不断提高项目的含金量。积极引入高质量生产性服务业与总部项目入驻台州,加大高端以上人才创业项目引进力度。
(三)创新高水平的招引方式方法。一是推广“云招商”。充分发挥“云招商”在疫情防控期间和招商工作中的作用,举办“云推介、云洽谈、云签约”活动,开展常态化“云招商”活动。进一步加强招商数字化建设,对内完成招商“热力图”编制,通过一张“云”图全面展示产业平台、招商空间资源、项目合作、招商政策、投资考察路线;对外绘制招商目标图,为智慧招商赋能。二是深化驻点招商。引导一部分驻外招商人员走专职招商道路,加快形成“专职+选派+雇员”的专业化队伍架构。加强招商干部培训,采取集中授课、模拟招商演练、视频知识讲座等多种方式,每年组织数次招商人员业务培训,多措并举加快打造高素质、复合型的招商人才队伍。三是开展中介招商。探索市场化委托招商,积极寻找符合台州产业发展的专业招商中介,加强与国际四大所五大行接洽,争取开展实质性的合作,提高招商专业化、市场化水平。尝试“雇员制”招商,采取“底薪+业绩”的薪资方式,吸收体制外专业招商人员,充实招商队伍。四是加快出台招商引新政。台州市招商新政十条已待正式签发,对我市招大引强工作推进过程中存在的短板问题,强化保障,就“一把手”招商、中介招商、雇员制招商、商会招商、社会化招商奖励、产业基金扶持都进行了突破。特别是即将社会化招商奖励办法,单个项目蕞高可奖500万元。同时,加大对招引企业的扶持力度,特别是注重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有发展潜力的企业,为他们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五是加强队伍建设。配强各驻外机构招商人员力量,市、县两级增派业务骨干到招引队伍中来。对不适合驻外招引工作的干部,及时启动退出轮换机制,对业绩突出的招商人员,优先推荐考察培养和提拔使用。六是加强招商宣传。探索新的招商宣传方式,谋求与专业机构合作,挖掘本工作亮点,突出台州优势产业和重点平台,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宣传成效。
感谢贵委对我市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单位:台州市投资促进中心联系人:梁 佳
版权声明:本文由台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