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台州临海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涉及高速、铁路、轻轨、高架快速路等
说明:文中内容若有错误或者侵权,请联系小编修改删除。
(没找到印发版,按照征求意见稿解读)
临海市既有铁路线路有甬台温铁路、金台铁路、杭台高铁,规划铁路为甬台温高铁。远期临海市将形成“三纵一横一支”的铁路网络。
临海市现有铁路,是全国铁路网中南北向主干铁路。线路北起宁波市,经台州市南至温州,是一条以客运为主、客货兼顾的国家一级铁路,对临海市缩短与周边地区的时空距离,建设重要交通枢纽及加快发展地区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长三角地区综合交通网和城际快速骨干交通网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沿海铁路快速客运通道的组成部分。杭台高铁途径杭州、绍兴、台州三市,设计时速350km/h,是实现临海市-杭州都市圈1小时交通时空圈的重要交通要道。
甬台温高铁位于长三角东南沿海地区,是沿海高铁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级重要综合运输通道,设计时速300-350km/h,在路网中衔接了苏嘉甬、杭甬、杭台、杭温、沿海高铁福建段,沿海高铁的建成将弥补甬台温铁路200km/h运营时速的不足。
浙江省金华至台州的铁路干线,途径仙居、临海、黄岩区和椒江区,线路横贯浙江省东中部,是台州市东西向主干铁路,串联起临海市域内东、中、西部交通联系,是临海市东西向重要客货运输通道,也是头门港区多式联运、集疏运发展的重要交通依托。
头门港区支线从金台铁路临海东站接出,向东延伸至临海头门港开发区,在东部片区设章安站、杜桥站、头门港站。该支线铁路在完善临海市地区路网、增强路网机动灵活性的同时,也将承担头门港区与临海市中心的交通联系,为临海大宗货物及长途旅客运输提供重要通道。
为构筑高效畅达的高速公路网络,远期临海市将形成“三纵三横三连”的高速公路总体布局。
北接杭州都市圈,南连台州市区,远接温州沿海产业带。途经绍兴、金华、台州,将有效缓解上三高速公路的交通压力,为南北方向提供省内长距离交通联系。
甬台温高速公路是浙江省南北方向的交通主动脉,自北向南贯穿临海市域,对拉近临海与周边地区的时空距离、加快临海融入长三角经济圈具有重要作用。现状甬台温高速已较难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有待拓宽改造和互通建设。
甬莞高速是国家高速公路网中的主骨架之一,北起于宁波绕城高速公路,南终于温州接甬台温高速公路,纵向跨越头门港经济区,承担着头门港地区重要集散公路功能,有利于活跃临海东部临港经济。
台金高速公路东起台州,西至金华,是贯穿浙江中部,沟通台州、丽水、金华三市的干线公路。台金高速是贯穿临海东、中、西部的公路要道,对于加强临海市东西向交通具有重要意义。台金高速西接金华-义乌都市圈,对于临海融入浙中金华片区,加快地区协同发展具有强力推动作用。
临海至三门高速公路西起永丰镇,沿古城、大洋、大田街道东塍镇东向接入三门县到达鸡窝屿,填补了临海市汇溪、东塍未有高速公路覆盖的空白,是未来实现“镇镇通高速”目标的重要横向通道;与甬台温高速、台金高速构成绕临海主城区的高速公路环线,进一步提升主城区的快速化对外交通联系;与台金高速“一北一南”构成临海片区与浙中地区交通联系的主要横向走廊带。
天台至临海高速公路途径括苍、永丰和河头镇,北向接入天台县到达三合镇,弥补了临海市河头镇未有高速公路覆盖的现状,从整体上服务了西北片区的高速出行,完善了临海市高速公路网布局,对增强高等级公路的机动灵活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连:台金高速公路东延台州市区连接线
台金高速公路连接线北接台金高速,南连台州市椒江区,是缩短台州市椒江区接入高速公路网的重要通道,同时连接线对临海市与台州中心城区的交通联系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连:天台-临海高速至临海-三门高速连接线
连接线依托临海至三门高速起于大洋街道,途径永丰镇和大田街道,在河头镇接入天台至临海高速。该连接线作为临海西北部的重要高速连接线,进一步优化了高速公路网络布局。
三连:杭绍台高速至台金高速连接线
连接线依托杭绍台高速二期起于尤溪镇,在汛桥镇接入台金高速。该连接线作为临海西南部的重要高速连接线,进一步优化了西南部地区的出行,为快速通达台州黄岩区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市域S1线——临海境内为东西走向市域线,连接东部头门港新城、杜桥、章安,线路出临海后向南接入台州站,延伸至温岭火车站、温岭市区和玉环。市域S1线主要承担临海头门港新区至台州市区范围内的客流需求,为沿线各组团之间提供快速、舒适的交通服务;同时加强临海东部片区与台州中心城区椒江、路桥两区和温岭市区及玉环之间的交通联系。
市域S3线——为南北走向市域线,是临海连接台州中心城区的重要交通走廊,有利于加强临海与台州城区的纵向交通衔接,台州北部三县均可依托市域S3线,延临海向南发展,可加强北部三县与台州城区的联系,缩减时空距离。线路串联了临海站、临海南站、临海东站、台州站四个铁路站点。
市郊列车——为东西走向线。利用既有金台铁路,不进行增二线改建,开行临海市江南至头门港市域(郊)列车。临海境内规划设立临海南站(江南)、汛桥站、临海东站(沿江)、章安站、杜桥站和头门港站,向西延伸至仙居南站,南延至台州西站。远期考虑与在建市域铁路实现便捷换乘,在临海南站(江南)与市域轨道S3换乘。
为构筑快捷集散的快速干线网络、便捷可达的普通公路网络,规划临海市普通国省道形成“五纵两横”的总体布局,并依托普通国省道和重要县乡道构建“一绕一横三纵”的快速路网体系。
普通国省道“五纵两横”中的“五纵”为104国道、228国道、规划207省道(秀洲-仙居)、规划204省道(余姚-温岭)和规划203省道(鄞州-玉环);“两横”为351国道和规划316省道(三门-江山)。
依托台州市快速路网规划布局,以普通国省道和重要县乡道为主体,以“放射”结构为基础,构建临海市“一绕一横三纵”的快速路网体系,形成快速路与主干道高效衔接的道路交通网络。快速路网将以城区快速环线为基础,进一步疏解临海市南北向交通压力,强化东西向交通联系、提升临海西向辐射金义都市圈的快速通达能力;为加强临海与台州市区间的经济、政治、文化、交通联系提供有力支撑,并为台州北三县与台州市核心城区的交通交流提供纵向交通要道。
一绕:主城区快速通道。以北侧351国道邵家渡至大田公路,东侧204省道(余姚-温岭公路)、南侧104国道、西侧104国道-灵江二桥-临海大道-沿江路-204省道(余姚-温岭公路)构建临海主城区快速环线路网,为临海市城区快速交通联系提供支持。
一横:以351国道为主体,构建临海市东西向快速通道,是辐射西部内陆的快速公路要道,西向快速连接金华-义乌都市圈,是临海头门港直达浙中金丽衢地区的快速通道。
纵一:以204省道为主体,远期与台州“一绕三横三纵”快速路网的一纵相连,北接三门县西部,南延与325省道、现代大道、321省道相“三横”的快速路相接,直接连接温岭站,是临海中心城区连接温岭的重要快速干线,也是三门县西部连接台州市区的重要纵向快速通道。
纵二:以203省道为主体,远期与台州“一绕三横三纵”快速路网的二纵相连,北接三门县城区,南延接入台州市区的路泽太公路,直达温岭中心城区,是临海连接台州城区、温岭城区的快速公路干线国道为主体,向北连接三门县中心区和宁波都市圈,向南直达温岭龙门货运站,是衔接临海东部头门港经济区与温岭沿海货运中心的快速通道,有助于提高头门港货运通道的辐射能力。
以强化海河联动,发挥头门港示范引领作用为方向,推进以头门港为龙头的临海多式联运发展,推进临海内河航道、沿海港口、内河港口项目建设,确保临海市港航发展步调。结合中心城区沿江发展及沿江城镇产业布局调整,整合灵江内河码头形成红光、长甸、马头山、八仙岩、五孔岙五个小型港点;依据临海沿海和内河的区域特点,构筑“一港二航三联”的水路网络。
一港——即台州港临海港区。台州港临海港区是台州港的中心港,椒江口外的重要的深水作业区,将以发展深水泊位为主,为台州市及周边腹地内外贸运输服务,并具有发展临港工业功能。
二航——即灵江干线航道和前四线重要支线航道。
自永丰三江至三江口,境内有大田港水系和义城港水系汇入,总长约46.4公里,是浙江省的十大干线航道之一,也是台州市大宗货物集散的主要航道。前四线内河航道为椒北内河的重要支线公里,该航道主要负担着椒江北区的煤炭、建材、粮食等物资的运输任务。三联——即与前四线航道相通的三处出海船闸,“洞港闸”通过四浦线与“红脚岩闸”相连,通过达岛线与“达岛闸”相连。
以强化市域重要乡镇节点间交通联系,构筑城乡一体化公路网络为导向,以临海市高速公路及普通国省道布局为基础,布局以干线公路和普通国省道连接线为主的通乡达镇的基础公路网络。1)
主要干线省道椒江建设至临海涌泉段、75省道临海大汾至下畔连接线、杜桥至盈峙公路延伸至红脚岩、箬双线省道临海涌泉至台州火车站公路、104国道与上三高速公路临海河头至天台洋头段连接线、天台城关至临海清水坑公路、老83省道涌泉至杨梅周至新83省道溪口段、75省道小芝至桃渚至临海港区公路、张米线与下双线连接线)
主要普通国省道连接线国道括苍连接线省道沿江连接线国道括苍连接线国道永丰至白水洋双港连接线。
以加快融入台州“一主四副多点”的城市新格局为方向,以支撑城市用地布局、优化城市功能分区、助推公共交通发展为导向,加快市域轨道交通建设,推动临海由台州地理中心向发展高地转变。“十四五”时期,重点推进市域轨道S1、S3线临海段,临海市城区有轨电车的前期研究工作,基本形成以临海市中心城区为核心的便捷通勤圈,构建临海与周边组团城市之间市域轨道交通快速通达体系,进一步提高市域轨道交通中心城镇覆盖率,支撑和引领临海市城市发展。
以高效连通长三角公路网为方针,完善以高速公路为骨架,普通国省道为支撑,普通公路为基础的结构合理、层次分明、能力充分的公路网。
”的高速公路网,完善提升对外开放“主动脉”。聚焦“畅通省际、扩容通道、完善网络、优化衔接”,重点推进繁忙通道扩容研究,强化对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支撑。“十四五”期间,全面推进甬台温高速公路的拓宽改造,增加邵家渡高速出入口1处,共形成临海北、邵家渡、临海南三处出入口;重点推进杭绍台高速二期临海段的前期研究工作;全力推进临海至三门高速公路、天台-临海高速至临海-三门高速连接线、杭绍台高速至台金高速连接线年,新扩建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19.2公里;“十四五”期间,完成高速公路总投资约40亿元。
强化海河联动,发挥头门港示范引领作用。充分考虑临海产业布局、货运需求和旅游观光发展需求,以头门港为龙头逐步推进临海多式联运发展;以优化提升内河港口和航道布局为方向,进一步推动货物运输结构合理化,实现临海大宗货运降本增效。“十四五”期间,重点推进头门港区进港航道一期工程建设,确保头门港区域进港通道顺利构建;持续推进头门港二期工程,完善码头规划布局,进一步增强头门港货物吞吐能力。“十四五”时期,新增进港航道10.7公里,建成5万吨级码头泊位2个,新建5万吨级液体散货泊位1座,完成水运总投资约20.49亿元。
规划建设临海市通用机场,为通用航空器提供加油和起降保障服务,支撑航空产业及旅游产业发展。力争把临海市打造成省级通用航空产业区,推动“通航+产业”深度融合。现阶段初步确定邵家渡磨石坑场址为通用机场推荐场址,规划预留35公顷通用机场用地,保障临海市航空发展稳步推进。“十四五”期间,完成航空总投资约2亿元。
以构建一体化的空间结构和促进交通快速转换为基本目标,按照旅客“零距离”换乘的原则,根据不同的功能定位、交通方式、客流规模等因素将客运枢纽划分为一级客运枢纽场站、二级客运枢纽场站和城乡公交站点三个等级,形成“
”的客运枢纽场站布局,构建铁路、公路枢纽无缝衔接通达中心的城市格局,不断提升临海市区域交通影响能力。
1)一级客运枢纽场站一级客运枢纽场站为发挥全市性对外交通集散功能,以铁路、公路客运等大型对外交通设施为主体,承担主要对外客运量的交通枢纽场站,其布局与临海市核心功能区相协调。此类枢纽场站要求各类客运交通设施衔接紧密,对一体化规划设计的要求较高。规划一级枢纽场站共3个,分别为
二级枢纽场站主要为发挥地区性对外交通集散功能的交通枢纽场站,具有一定的城市功能,提供临海市域内直接快速的交通联系,是一级枢纽场站的接驳枢纽,规划二级枢纽共4个,分别为临海东站、杜桥站、头门港站和括苍站。
三级客运枢纽场站主要为城乡客运站点,服务于部分对外客运线路和城乡公交运营。现有城乡客运站点为东塍客运站、四岔客运站、小芝客运站、涌泉客运站、花北客运站、白水洋客运站和括苍客运站,后续将规划建设河头客运站,形成多节点客运枢纽场站布局,提升各乡镇城乡公交覆盖程度,加强城乡公交运输服务水平。
按照货运“无缝化衔接”的原则,综合考虑市场需求、产业布局、商品流向、资源环境等因素,根据货运枢纽场站沿线的港口类型、货运站类别及承担的货运功能,将货运枢纽场站划分为地区型综合货运枢纽、一般型综合货运枢纽和特色物流节点
地区型综合货运枢纽场站为依托地区重要港口、地区级铁路货站,主要承担服务省际和省内货运功能的重要枢纽场站。规划地区型综合货运枢纽1个——
,依托临海头门港港口、金台铁路,承担集装箱的拆装中转、大宗物资的仓储分拨运输以及临港产业配套物流服务,是临海市辐射浙中沿海地区、长三角地区的产业物流核心。2)一般型综合货运枢纽场站
一般型综合货运枢纽场站为依托港口码头、铁路货运站,承担服务市际和市域货运功能的枢纽场站。规划一般型综合货运枢纽场站2个,分别为金台铁路头门新区站货站、金台铁路临海东站货站,依托头门港、金台铁路头门港支线,承担临海市与台州市三区三县间的生活资料与生产资料的仓储配送,并依托头门港支线承担部分与金-义都市区的货运物资配送与仓储。
特色物流节点主要为对周边区域提供物资运输及储存的货运中心。依托临海各区域独特的产业优势和交通区位条件,以现代物流产业发展为主中心,以电子商务和城乡配送物流为主,制造业物流和商贸物流为辅,打造多个特色物流节点,支撑与补充临海物流产业整体互动发展,服务临海市乡镇范围内生活资料供给与生产资料的配送。“十四五”期间,加快构建多级综合客、货运枢纽体系,以推进金台铁路沿线客运及货运枢纽建设为重点,提升联程联运和多式联运水平,完成客货运枢纽总投资约23.2亿元。
版权声明:本文由台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