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学一做】“微事迹”第二期—大田有个经营土地生“金蛋”的村
原标题:【两学一做】“微事迹”第二期—大田有个经营土地生“金蛋”的村
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
教育人、引导人、激励人,以典型促学习
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临海大田有个经营土地生“金蛋”的村
——记大田刘村党支部书记刘开征
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夏宝龙(时任浙江省委副书记)到大田刘村视察基层工作
全国公共文化现场会观摩点设在大田刘
图为国家图书馆馆长周和平(时任文化部副部长)观看大田板龙剪纸艺术
中宣部常务副部长、中央文明办主任黄坤明(时任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为大田刘村题下“活力在民”四字
省委副秘书长、省农办主任章文彪参观大田刘美丽乡村工作
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陈铁雄(时任台州市委书记)大田刘视察
省人防办党组书记、省人防办主任、省民防局局长肖培生(时任台州市委副书记)到大田刘村调研指导工作
台州市委常委、临海市委书记蔡永波,临海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黄山河到大田刘村调研指导工作
台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吕志良到大田刘村调研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台州市委常委、临海市委书记蔡永波,临海市委副书记陈刚敏等陪同调研
浙江省委组织部组织二处徐仲仪调研大田刘党建,临海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邱蓉陪同
前言:大田刘村抓住临海市城市东扩之机,发挥区位优势,整合资源盘活用地,使有限的土地发挥出蕞大的效益,成功走出了一条“出让土地—建标准厂房—出租—再扩建标准厂房—再出租”的村集体经济发展之路。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目的是得到“金蛋”,但是发展方式是培育能下“金蛋”的“金鸡”,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达到了集体增收、农民富裕、农村发展的目的。
大田刘村位于大田街道涌台温高速临海北道口出口处,始建于南宋初期,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有大田板龙、骨牌锣鼓、曾经唱响东欧和中南海的山歌《杜鹃鸟》、大田刘舞狮等多个非物质遗产。全村现有16个生产队,587户1975人,外来人口4000多人,村两委班子11人,党员53人。34省道、75省道交叉经过村内,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村域内拥有浙江天天电子有限公司等企业48家,年产值12亿元;村里有标准厂房12万平方米,每年能给村里带来村集体经济收入1000多万元。
2002年的时候,大田刘村里基本上没有什么固定资产,集体经济积累是一穷二白;村民人均年收入仅2000多元,当时村民大多靠种植水稻和外出打工维持生计。村两委成员静下心来,与村民代表们一起摆出村里的现状,又算了一笔细账:全村804亩土地,人均不到5分田。而这800余亩土地接近一半是抛荒田,还有一半以种经济作物为主。即使这些田全部种粮食,乐观计算,每亩净收入达到500元,800余亩的总收入也只有40万元,摊到村民身上每人也少得可怜。在深入分析形势和全村农民收入特点后,村两委形成了四条共识:一是非农产业收入是农民收入的增长极。农民收入每增加3块钱就有2块来自工资性收入。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将会进一步扩大。农业生产特点决定农业增长率每年在6--7%,而制造业、服务业只要市场需求旺盛,一般有两位数以上的增长率。三是农民收入差距是工业化、城市化差距的综合反映。普遍规律是工业化、城市化水平高的地方,农民收入水平高。四是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将开辟农民增收“高速路”。将使农民“无障碍”进入工业化、城市化领域。
算了账,村民们明白了要发展要致富,必须使有限的土地发挥出蕞大效益。2003年初,甬台高速公路临海北出口正好修到村里,34省道、75省道又交叉经过,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发展工业经济的区位优势十分明显。穷则思变,村两委研究决定,整合土地资源,充分利用上级的政策招商引资,发展村域内的工业经济。
有了发展的思路就有了努力的方向。2003年开春,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上任后,仔细分析当时的工业发展政策,积极向上争取。起初,临海市政府选择在甬台温高速公路临海北出口边上的另一个村进行征地,建设工业园区。由于村里老百姓的抵触心理过强、诉求过高,征地工作迟迟没有进展。大田刘村党支部书记刘开征在仔细研究当时的政策后,认为征地的资金可以作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启动资金,每人8厘的安置劳力指标可以作为土地开发的宝贵资源,是大田刘村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立即组织召开村两委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统一意见,向上级政府打报告,要求在大田刘村建设工业园区,承诺征地工作村两委全力配合,老百姓的思想工作村里来做!在大田刘村的努力和争取下,市政府决定将工业园区的建设规划改到大田刘村,大田刘村迎来了发展的关键起点。
虽然争取到了市里的政策支持,但是老百姓的顾虑还是出乎意料的大。那时候在农村,土地就是老百姓的命根子,世世代代的种田为生的思想,让大田刘村的老百姓存在较大的思想顾虑:土地在,虽然不富裕,但是只要肯劳动,还能有口饭吃;如果土地征统一交给村里管理了,拿什么保障吃饭问题?甚至一些村民代表,虽然心里想发展,但是也还存在着观望情绪。面对这些情况,大田刘村支部书记刘开征没有退缩,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让党员干部包干到户,到自己的亲戚家日夜做思想工作,分析解说大田刘的发展方向。在广大党员干部的努力下,头部批6个生产队共300亩的土地统一交到村里,村民拿到每年每亩1000元的补贴;根据工业园区的规划要求,很快第二批100多亩的土地也收到村里管理。2004年,大田街道根据工业园区的规划,经省、市国土资源部门批准,以1400万元的价格将近400亩土地征用,大田刘村赚到了头部桶金。
赚取了头部桶金后,大田刘村就用这笔原始资金建起了头部座现代化标准厂房,租给陆续引进到村里的中小企业。由于地理位置好,加上标准厂房现代化,租金划算,众多企业纷纷要租,“僧”多“粥”少,厂房供不应求。随后,村里又将出租厂房的租金,加上临海市政府鼓励发展工业的奖补资金,全都用于扩建面积更大的新标准厂房,旨在生出更多的“金蛋”。看到土地交给村里统一管理的老百姓每年都能拿到不菲的分红,之前还在观望的老百姓都纷纷将自己的土地交到村里。大田刘村迎来了高速发展时期。大田刘村不断完善经营土地的模式:出让土地——建标准厂房——出租——再扩建标准厂房——再出租,几个轮回下来,财富越积越丰厚。经过十多年的运作,完成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再投资,大田刘村集体经济彻底走出了困境。
基础设施方面。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2008年大田刘村开始致力于新农村建设,进行村庄整治,提升村居环境,相继修建了一批公建设施,完成了村内排水排污管网铺设,河道整治、道路硬化等,极大改善了村民居住环境。在此基础上,集中资金,抓建设重点和关键节点,显山引水造桥,提升公园档次,点缀精致小品,打造乡村景观的新名片。文化活动方面。大田刘村不断发掘传统文化,将大田板龙、骨牌锣鼓、民歌杜鹃鸟等一批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掘出来,传承下去。先后投资500多万元兴建了刘氏祠堂、文化大广场,打造农村文化俱乐部。在文化俱乐部建成后,大田刘村又根据自身特色,组建了包括舞狮、军鼓、摄影、文艺演出等18支文艺团队,定期举办活动。优美的环境,丰富的活动,让在工厂上班的外来人口和当地老百姓,在工作之余有一个环境舒适的业余生活,也让大田刘村里的企业在外面用工荒的时候能够轻松的招到工人。
在标准厂房经济滚动发展的基础上,大田刘村不断探索新的增收渠道。在房地产市场如火如荼的时候,村里按照村民自愿参与、实施股份制的原则,融资2200余万元成立了大田刘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拍得30亩商用土地用于房产开发,增加老百姓的收入。村里还建造了18层高的拆迁安置综合楼,是村里的地标建筑,一层初步规划为商用店面出租,以增加村集体收入,二至三层作为办公所用,其余80多套作为村里的安置房,将按原计划分配交付给老村区的各个安置户,以便于村里将老村区里散落的老房子逐步拆除,整块土地综合开发利用。引进的企业多了,外来的民工也多。据统计,现村域内外来民工已超过4000人(蕞多的时候超过6000人)。于是,许多村民就将自己的房屋出租给外来民工,又可以获得上万元的年租金。此外,村里的第三产业也迅速得到发展,餐饮、娱乐、运输等行业变得红红火火,老百姓足不出户,在家里开个小店或者出租都能获得不菲的收入。
(一)集体经济壮大了,老百姓的腰包鼓了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大田刘村成为了集体经济亿元村的一员,村民年人均收入也由原来的千余元,发展到现在的一万多元。除去村里预留的发展基金外,其余村集体收入以分红的形式分给村民,近年来,每位将土地交给村里统一管理的村民每年能分到5000多元。大田刘村也从集体经济空白村一跃成为大田街道综合实力头部村。
(二)村庄环境美了,老百姓的幸福指数高了
通过村庄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大田刘村的村庄环境不断提升。道路两旁绿树成荫,花香飘散;浦山公园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如今的大田刘村早有广场晨练,晚有露天舞会,常有露天电影,时有地方戏曲。无论是本地村民还是在此务工的外来人员,大家同娱共乐,和谐共处,让所有的人都实实在在享受到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带来的实惠。
(三)工作平台大了,受到的奖励多了
大田刘村的经济社会发展为各类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全国公共文化现场会在大田刘召开,时任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来大田刘视察工作;时任浙江省委副书记夏宝龙到大田刘村视察基层工作,时任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黄坤明为大田刘村题下“活力在民”四字……大田刘村先后荣获浙江省文明村、浙江省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浙江省充分就业村、浙江省民主法制村、台州市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台州市绿化示范村等多项荣誉称号,村支书刘开征也先后被评为“浙江省千名好支书”、“台州市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大田刘村的党支部书记刘开征,做事有有原则、有魄力,是他团结村两委、带领党员克难攻坚,才有了大田刘村的今天。有个好带头人,发展不盲目有成效;有个好班子,齐心稳定能干事。
版权声明:本文由台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