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台州温岭市大溪镇的发展!
在大溪乡村振兴核心区方山和太湖,处处皆是景,步步闻花香……这也成了大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区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近年来,大溪镇围绕培育新农民、打造新农村、发展新产业的“三新”共富目标,选取普遍存在房屋老旧、基础设施落后、村集体经济薄弱等现象的片区为试点,把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作为高质量发展建设“湖光山色”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要举措。
实施整村拆迁,推进重点项目工程,发展乡村旅游……5年间,大溪镇通过全域改造、老旧宅基地腾空、化整为零、异地安置、提升土地综合利用效益等方式,为全镇2728户村民解决共3484套房屋(住房)需求,推动镇域土地大流转、人口大流动、产业大提升、环境大整治、资源大整合,实现人居环境提升、低效用地提升、农民收入提升等三大共富提升,打造群众有感、实效管用的片区组团共富大溪模式。
今年5月,大溪镇被列入首批“2022浙江省共同富裕创新案例”候选名单。
“整村迁建”惠民生,助力乡村振兴
“移民后的生活很滋润。以前在山上时,大伙只能种种地,自给自足,没有额外收入。现在下了山,找工作很方便,村里不少大龄青年也都能顺心地结婚。”提起现在的生活,61岁的太湖库区锦绣村移民鲍桂香赞不绝口。
太湖库区地处大溪镇西部,原有锦绣、陈洋、太湖新、毛坦、平山、盘山6个行政村,距离大溪集镇区约6公里。行政区域面积约26.6平方公里,在册户数3000多户,11000多人,房屋4000多套。受水源地保护、规划控制等影响,村内住房大多陈旧,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公共交通等基础配套设施相对落后,当地群众反映强烈。
2019年下半年,大溪镇启动锦绣村整村异地迁建项目。在土地置换政策上,大溪镇更是为村民派送了一份相当贴心的安居福利。
针对留存价值较低、交通不便、配套欠缺的高山村,以整村拆迁方式将村民统一安置于镇核心区域。项目采取“联排立地式住宅+公寓式住宅”相结合的方式,坚持“政府引导、村级自主,个人自建、适当补助,整村联动、村民自愿”原则。
鲍桂香一家头部个在协议上签了字。“一直想迁建下山,却苦于家里经济困难付不起地基钱。一听说出了土地置换政策,别提多开心了,日子终于有了盼头。”鲍桂香身患眼疾,从山上骑电瓶车到镇里医院就诊,来回车程近一个小时,十分不便,“现在从新家走路到医院只要5分钟,老伴平日打工、接送孙子上下学也很便利。”
医院、学校、公共交通等基础配套一应俱全,临近水泵、机电、鞋材等产业园区……如今,1900多户锦绣村移民身处10分钟便民生活圈,享受着“下山进城”的便利。“这样的生活以前想都不敢想,简直像做梦一样。”
太湖库区整村迁建全域改造项目效果图
这为其他“受困”于地理条件的落后老旧村庄提供了借鉴学习的模板。
截至目前,大溪镇已完成太湖新(除田茶片外)、平山、盘山、锦绣等4村的迁建工作,拆除老屋2278间,新建通天式房屋1748间、商品房320套;
陈洋村、太湖新村田茶片2村正在实施中;
毛坦村已完成意向调查,下一步将根据调查结果适时启动实施。
村民们下山定居开始新生活,生活环境肯定得到改善,生活品质也会跟上。
接下来,大溪镇将继续搭乘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的快车,不遗余力地推进高山村整村异地迁建工作,摆脱“山上”相对贫穷、落后的窘境,在“山下”的广阔腹地实现新发展,让村民过上美好新生活。
“重点项目”强发展,拓宽致富途径
盛夏时节,记者来到大溪镇毛头村,喜人景象映入眼帘:一幢幢徽派小楼清新典雅,白墙、青砖、黛瓦组成统一而富有层次的色调,辅以雕梁花窗、流檐翘角……放眼望之,层叠有序的江南民居,完美诠释了古朴典雅与溢彩流光的相得益彰。
毛头村距温岭火车站仅2公里,为杭台高铁建设而整村搬迁,3年过去,242套新房97%已经结顶,在今年春节前夕,半数以上村民陆续乔迁新居。
“‘村庄规划+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给我们村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该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林学球自豪地说,为了把新村打造成样板,他和乡镇干部一起考察了杭州、金华等五六个地方,光设计稿就改了五六次。
毛头村原本是个农业村,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由于缺土地指标、缺资金、缺规划等历史原因,导致农民建房无法落地。近年来,村庄借助杭台高铁、温玉线和“两高”联络线三大项目的良机,实现了整村全域改造,好日子节节攀升。
毛头村通水通电通气工程即将招投标,预计工期6个月;道路硬化、绿化也将提上日程;老房子拆出来9亩荒地,将建设工业厂房,建成后又将为村里增加一笔集体收入……林学球如数家珍地罗列着一项项计划,“杭台高铁开通,我们小乡村也融入了杭州一小时经济圈,接轨长三角,就业创业更有底气了,有人谋划着开农家乐,也有企业打算招引杭州的人才过来。来年再来,毛头村又会大不一样。”
借着重点工程的东风,同样期盼迁建的还有距离毛头村不到1公里的曹岙村。
过去村里住宅布局混乱,不少房子朝向各异、外观难看,成为亟待整治的一大顽疾。村党支部书记高雪平翻出几张老照片,指着村内当时凌乱的布局告诉记者:“那时候甭说外来车辆不敢开进来,我们的村民想要开车进村部,也是难如登天。”
“好好好,哪里能想得到,我一大把年纪了,还能住上新房。”93岁的陈月芬老太咧着嘴,悠闲地在村部旁的安置房内编织着草帽,房间虽小,但空调、卫生间、卧室一应俱全,老人将这里打理得很干净。
而附近的13幢公寓式住宅施工现场,建设工作进展得有条不紊。“分为两个小区:曹溪花园,寓意曹岙和大溪;福溪花园,方言谐音‘福气’花园……蕞快明年七八月份,可实现入住。”高雪平细细翻看随身携带的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地记载了各种数据,对于村里迁建的每一处细则,他都烂熟于心。
在他看来,村民们能早日搬进新家,过上好日子,比什么都踏实。同时,他还计划在土地整治完工后,利用一些边角地,打造油菜花田,实现种植、观赏、游玩一体,真正让村民住有宜居、居有乐享。
“乡村旅游”促共富,塑形美丽乡村
在104国道往温州方向的交界处,转道山路,就到了大溪域内方山入口——塘头岗。
狭窄的村道、路边随处停放的车辆、破旧的村舍……沿着山路朝着景区入口驶去,一路的所见,让人不禁对景区的向往淡了几分。
“景色美,入口破”是很多游客对方山的印象。
仔细琢磨,不无道理。方山景区由方山、南嵩岩、狮峰等组成,奇峰、危岩、溪涧、飞瀑、古刹、摩崖等自然、人文景观资源丰富,颇负盛名。相比而言,进入景区的“门面”——塘头岗的颜值略显“寒碜”。
其实,“景美村破”的不堪境况,不仅仅塘头岗区块存在,在温岭乃至全省、全国很多地方,作为连接景区和城市的枢纽,这类村庄一直都是“被遗忘的角落”:景区的政策和所属乡镇的规划一旦有冲突,项目就停滞不前了。
如今,“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春风”吹到这里。眼下,大溪镇在做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顶层设计的同时,以“拆后利用”为重点,推行全新村域治理模式,实现空间形态、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的系统重塑和综合集成创新,探索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村庄有机更新”新模式,聚焦拆后“新空间”进行全方位改造,结合风貌提升、景区村创建等,充分挖掘塘头岗各方面特色资源优势,进一步提升乡村环境,改善村民居住环境,全力扮靓“方山门面”。
此次涉及滥田湖村塘头岗区块村民97户、278人,拆迁房屋107.5间,拟规划安置308人,安排房屋151套。
目前,95%的村民已签约,房屋评估已结束,规划方案也已出炉,争取在年内实现项目启动……在塘头岗区块,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进展得有条不紊。
“未来,村民们还可以通过兴办农家乐、民宿等途径,带动村里产业发展,实现收入增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成果,不仅要让村貌变美,也要让村民心里更美!”滥田湖村党支部书记黄根法说。
小镇变大了、长高了、变靓了!如今的大溪,随处可见小城镇建设你追我赶、只争朝夕的场景。走在街头,街面洁净、秩序井然;漫步公园河畔,清波荡漾、风景如画。大溪正通过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描绘一幅新时期的美丽乡村图景。
下一步,大溪将在现有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模式上进一步深化,联动正在进行的项目,将乡村振兴项目串“珠”成“链”,构筑“风光带+样板区+特色点+乡村群”的全域综合治理新格局。
版权声明:本文由台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