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被称为“台州版西藏”的乡城千年银杏黄深藏故乡的模样!
原标题:这座被称为“台州版西藏”的乡城,千年银杏黄,深藏故乡的模样!
在台州仙居,有这样一个地方,它是台州母亲河——灵江的源头,灵江水经“天堂尖”绵延而下,潺潺淌过这片土地,生生不息,穿越四季,承载了一段又一段岁月记忆。
▷这里是台州市仙居县安岭乡,地处台州、丽水、温州三市交界,海拔450米,一路都是特色的盘旋山路。这里就像是台州的一处世外桃源地,群楼重叠,依山而建,粗犷的山峦下,有着你我都憧憬的淳朴。
今天,浙游君就带你走进这座素来有着“台州版西藏”之称的乡野秘境,一起触摸乡村的温度,领略特有的风光人文。
在安岭乡新表门村,有一株已有千年树龄的银杏树,每年秋冬季节,都会吸引不少人前来打卡拍照。银杏树高24米,金黄色的银杏叶挂满枝头,一阵风吹过,银杏叶漫天飞舞,或铺满地面,或落在红色的泥房上,又或随着溪水静静流淌……
树底下偶尔有几位老人静坐晒暖,旁边是戏耍的孩童,在这座远离城镇的小乡村,你见的蕞多的就是老人和小孩。蓝天黄叶泥墙,阳光洒落,这里,正是大多数人心中安宁净土的模样。
秋冬季,安岭50平方公里辖地,还有晒冬这一道风景线。日头好的时候,农户家会晒番薯、晒腊肉、晒索面,这些都是安岭传承了千年的美食,有着独特的乡野风味。
腊肉是安岭特产,原料取自家养的土猪,块块肌红脂白,肉色鲜艳,因滋味鲜美而名声在外。晒好熏好的安岭腊肉,表里一致,煮熟切成片,透明发亮,色泽鲜艳,黄里透红,吃起来味道醇香,肥不腻口、瘦不塞牙,风味独特。
每年秋冬季,安岭还会有一道金黄的乡野风景线——晒番薯干,院子里搭几条木架,罩几张竹篱,番薯干一条条一块块列队铺满,香甜味隐隐传开。安岭这蕞地道的美味,色泽金黄,糯而不腻,回味香甜,唇齿留香。
索面又叫长寿面,在安岭乡历史悠久,由人工拉成细丝晾晒而成,不仅村民们爱吃,还是产妇月子里必备的传统食品之一,深含安岭传统民情风俗的内涵,属传统的优质农产品,做的时候会加少量食盐,易消化吸收。
安岭这里保留着蕞原始的黄泥房屋,房前屋后仍有种一两棵果树的传统,青石垒成的石阶,沿着蜿蜒的山脉,路过一户户人家,形成了逝去的故乡的模样。
每当春风吹起,房前高低错落的梯田间,油菜花开、茶香四溢,墙角边梨树透过屋瓦青檐,自由生长、摇摇曳曳,开出一片心间梨花白。远山葱茏,炊烟人家,心中的故乡便也渐渐露出清晰的纯朴模样。
安岭自古便有斗茶的风俗,杀青、回潮、按压、烘干……技艺在传承中越磨越利,手法在比斗中融会贯通,一扬一炒,方寸间自成风骨,诉说着安岭斗茶文化的源远流长。每年的“斗茶大会”都是一次茶文化的盛宴。
民风淳朴的安岭,有着自己的文化民俗传承——三十六行。这是安岭一种独特的说唱艺术,隋末唐初以来一直在这灵江源头存活,流传至今。三十六行的说词和唱词一般是方言俗语的顺口溜,通俗易懂,简单明快,便于记诵。每个角色特色鲜明,栩栩如生,讲述着从古至今的记忆。
每年的元宵节前后,安岭都有舞板凳龙灯的习俗,由数百人组成的舞龙队伍敲锣打鼓,穿村绕庄地游行,意在祈祷风调雨顺。安岭板凳龙制作精细,气势雄伟,龙头、龙身、龙尾的骨架均采用竹篾做成,再糊上白纸和彩纸,饰以龙须、龙眼、龙眉、龙角、龙珠、画上龙鳞、龙鳍和彩云等花纹图案。
图仙居发布、仙居青年、安岭乡、崔江剑、粥粥、王华斌等
版权声明:本文由台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