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围涂开发
),临海县桃渚鸿佑寺僧在鳖峙东洋至石井岐间围涂造田),临海县桃渚沿海围建杜渎盐场。此后,三门湾陆续围建花桥东山塘、小雄洋底塘、五支岙塘、沿江浬浦塘、王鉴塘、钳口塘。南宋绍兴十年(
元以来,温黄沿海逐步向外筑塘围徐。明正德年间(1506—1521),在金清港北岸筑成洪辅塘,海岸外移3000米。至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金清港北岸自一塘筑至六塘,金清港南岸自一塘筑至七塘,海岸外移6000米。至民国34年(1945),黄岩县“垦熟之地,南北长约四十里,东西宽约二十里,占全县耕地七分之一”。清至民国,三门县围成沿赤、三岩、六敖、泗淋4块平原。
1950年冬至1951年春,黄岩县金清、三甲等地连接加固废盐墩,从三甲岩头闸至金清解放闸围成七塘,面积13980亩,围涂规模首次超过万亩。接着,温岭县围成自卫队塘、民兵塘、草碎南北塘、新羊角塘、白蟹塘,玉环县围成当屿塘。1956年’后,三门、临海、温岭等县分别围成岙口塘、盘马内塘、南洋涂等塘;国家投资围成金清、东浦、东片、解放塘等农场与达岛塘、神址塘、三角塘等盐场。围涂高程一般均在昊淞4米以上,以土方为主,工期短,难度小。至1959年,全区围成大小海塘41处,面积9.73万亩。其中规模在3000亩以上者5处、7.33万亩。
60年代,民办公助,围成长坝头塘、狗屿塘、建设塘、花鼓漫塘、滨海大塘、九塘、盘马外塘、长屿塘、人民塘等大小海塘99处,围徐高程一般在吴淞3.5米左右,面积8.73万亩。其中规模在3000亩以上者5处、4.45万亩。1964年,国家科委根据南京大学生物系仲崇信教授建议,自欧洲引进大米草种苗在温岭县沿海海涂移栽成功,开始利用生物促淤。
70年代,围涂高程一般在吴淞2.5一3米间,蕞低2米,土石方数量增加,促围结合,工期延长。围成红旗塘、跃进塘、蛇蟠塘(二期)、洞港塘、东浦新塘、王屿塘、团结塘、七一塘、解放二塘、洋坑塘等大小海塘119处,面积15.08万亩。其中规模在3000亩以上者20处、10.4万亩。
80年代,以民办为主,政府择优支持,围成下栏塘、浦坝塘、夹礁塘、蛇蟠塘(三期)、红脚岩(二期)、山东十塘、桐丽五门等18处,面积6.8万亩。其中3000亩以上者9处、4.6万亩;试行有偿无偿结合政策的5处、2.74万亩。长新塘(0.76万亩)、东海塘(4.32万亩)改为促淤工程。
1949—1990年,全区围成海塘276处,面积40.34万亩。其中成片海涂8片,计29.32万亩。
蛇蟠片位于三门县海游港蛇蟠岛,为台州海岛围涂规模蕞大工程。1972—1974年围成1700亩,堤长2000米;1973—1978年围成4100亩,堤长3300米,蛇蟠岛与小蛇山连成一片;1986—1988年围成9980亩,堤长9670米。1989年受23号台风袭击,7117米塘堤被毁,1990年开始修复。3期共围海涂15780亩,塘堤总长14.97公里,建排水闸2座、5孔。
浦坝片位于三门县浦坝港沿岸。50—70年代,先后围成三角塘盐场、吴都塘、永丰塘、建设塘、红旗塘、下栏塘等,面积4.99万亩,堤长37.48公里。其中三角塘围涂9960亩,建成全省规模蕞大的国营盐场。
南北洋片位于临海市上盘、杜桥海滨。已围达道塘、滨海大塘、白沙塘等17处,面积3.5万亩,堤长48.5公里。海岸线公里,达道、黄屿、白沙、穿礁诸岛与大陆连成一片金清片
位于黄岩市金清与椒江市三甲沿海。1959年,南端完成剑门港堵坝与白沙筑堤,使黄琅、白沙岛与大陆相连,形成王屿涂促淤工程。经多年促淤,局部低涂淤高,1972年筑成王屿堤,获涂地1.14万亩。1974、1987年,分别围成白沙南塘、王屿外塘,扩大面积4740亩。至80年代末,共围七塘、八塘、九塘、王屿塘等海塘11处,计7.64万亩,海岸线米。温东片
19处,计面积3.55万亩。其中团结塘为省大米草繁殖基地之一。温南片
26处,计3.26万亩。其中,1956年围筑东浦塘1.18万亩,1972年围筑东浦新塘9398亩。温西片
12处,面积2.4万亩,堤长9.1公里。其中1974年10月围成七一塘,面积7950亩。漩门片
20处、计2.4万亩。1977年完成漩门堵坝工程,坝长120米,高50米,顶宽10米,抛石方52万立方米。大坝连接大陆与玉环岛,促使坝内外12.33万亩海涂淤涨成为养殖基地。50—80
:“温、台、明以东海滩盐地,可以兴筑堤堰,围裹耕种,顷亩浩翰,可以尽行根究修筑,收纳地利。”庆元至嘉定年间(1195—1224),临海、黄岩两县垦种涂田3.5万亩。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黄岩县金清大面积围垦海涂;临海县围成椒北赤山四荡、五荡及岩头荡涂田3000多亩,葭沚绅商陶寿农出资建闸,排咸养淡数载后植棉种稻。民国9年(1920),孙中山特许三门湾为模范自治农垦区域,海门镇黄崇威投资围垦黄金坦等涂地垦种水稻。13年8月,海门镇设立沙灶垦牧分局,办理临海、黄岩、温岭诸县垦牧事宜。36年,浙江垦殖公司在海门和松门设立经理处,办理台州沿海盐垦渔、农业务。旧时围垦涂地大多于淤涨淡化后改种棉粮作物。解放后,政府重视开发新围海涂,分片建农场、特产场与盐场,配套建设垦区水利排灌设施与田、林、村、路,因地制宜开展种植、养殖、制盐,综合开发利用,成效显著。1949
1990年,全区共围垦海涂40.34万亩,至1990年已开发利用34.40万亩。其中耕地13.98万亩,占40.38%;园地10.03万亩,占29.16%;盐田4.77万亩,占13.87%;水产养殖3.19万亩,占9.27%;居民与工业、交通等用地2.52万亩,占7.32%。垦区建立了粮食、棉花、甘蔗、柑桔、文旦与盐业、对虾等商品生产基地。其中粮食种植面积4.86万亩,年产量近3万吨。温岭县东浦、东片等农场水稻亩产均在500公斤以上。棉花种植面积6.17万亩,年产皮棉4000吨左右,1987年外贸收购167.45吨,创汇14.79万美元。甘蔗种植面积4200亩,年产2万吨左右。柑桔8.19万亩,年产6万吨左右,1987年出口创汇105.29万美元,占全区柑桔出口创汇额的1/4。文旦1.84万亩,已部分投产,年产近1万吨。盐场70个,常年平均产量(原盐)12万吨左右。对虾塘1.5万亩,常年产量1000吨左右,1987年达1234吨,出口创汇247.3万美元。此外,还有畜禽、蔬菜、淡水鱼等产品。1987—1990年,垦区年产值(不含工业)1.5-2亿元,平均每亩涂地年产出600元左右。1949
版权声明:本文由台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